索 引 號 | k12498411/2024-00125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24-07-09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24〕35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連政辦發〔2024〕35號.pdf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7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海洋漁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深入挖掘我市水產養殖潛能,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提升全市漁業現代化水平,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食物觀、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系列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總體要求,堅持“陸海統籌、生態優先、創新驅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提升優質水產品生產能力和保供水平為目標,拓展漁業空間,優化生產布局,聚焦深遠海養殖、種業強芯,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漁業數字化建設,創新養殖模式,打造特色養殖品牌,拓展漁業三產融合新模式,穩步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為漁民增收、漁業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思路
堅持提質增效、穩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發展思路,以“八大行動”為抓手,推進陸域、近淺海和深遠海三大板塊協同發展。陸域突出水環境治理與漁業協調發展,重點開展標準化池塘建設和工廠化設施漁業水平提升;近淺海突出生態、融合發展,以貝藻“碳匯”立體養殖為主,結合人工魚礁投放、增殖放流等方式,養護近岸漁業資源;深遠海突出裝備化和智能化,綜合運用現代信息裝備,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探索以現代漁業設施裝備為載體的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試點。
三、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6年,全市水產養殖產值達到200億元,比2023年增長7%以上,養殖產量達到65萬噸,水產品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建規模以上工廠化設施育苗基地2個,創建省級以上原(良)種場2家,種質資源保存和培育能力有效提升;貝藻生態養殖面積達到30萬畝,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桁架式深遠海養殖平臺1座,深遠海養殖取得較大突破;建成數字漁場4個、漁業智慧園區1個,智慧漁業發展樹立良好示范;打造一批大水面生態健康養殖綜合體,重點支持和打造石梁河水庫大水面生態漁業;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達到17.9萬畝,基本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培育省級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2家,新建部省共建國家級水產品交易市場1座,推動2個物流綜合體投入使用;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水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重點工作
(一)實施水產種業強基行動。以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培育創建為核心,省、市級水產良(繁)場建設為重點,加強標準化、規?;?、集約化良種生產基地建設,打造一批“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確保提供安全、優質、充足的水產苗種。以刺參、對蝦、貝類、魚類等主要經濟品種為對象,依托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成果,強化海州灣特色水產種質創新和培育,支持連云港海州灣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完善和健全水產原良種保種、育種、生產體系。推進重要養殖種質資源引進與交換,加強超薄型壇紫菜、海馬等水產新品種(系)引進馴化,研發、培育、篩選一批具有安全、多抗、高產、高效特點的水產種質。到2026年,市級以上水產良(繁)場達到20家,新創建省級以上原(良)種場2家,新建規模以上工廠化設施育苗基地2個,水產苗種產業發展持續向縱深推進。(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縣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二)實施近淺海立體生態漁業培育行動。立足海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探索推廣用海立體分層設權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參、貝底播以及魚、貝、藻立體養殖等生態模式,近岸灘涂(潮間帶)區域探索研究白蛤等貝類養殖立體綜合開發,淺海區域發展集上層栽培紫菜和魚類養殖、中層吊養貝類、底層底播海珍品和投放人工魚礁為一體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加快推進贛榆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建設,并以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核心,打造贛榆區、連云區、灌云縣3個海域的“魚、貝、藻、參”多營養層次的海洋牧場區。利用紫菜、貽貝、牡蠣等養殖浮筏區域,探索底播海參、脈紅螺等,著力打造“海州灣貝倉”。大力推進近海生態養殖與海釣、漁家樂等休閑漁業的有機結合。到2026年,貝藻生態養殖面積達到30萬畝,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生態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沿??h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三)實施深遠海養殖空間拓展行動。支持桁架式、船型移動式等大型設施養殖項目,鼓勵發展養殖水體在1萬立方米以上的深遠海養殖漁場,其中,桁架類網箱及養殖平臺、養殖工船原則上布設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離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網箱布設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對重點深遠海養殖項目用海依法減免海域使用金。加大對深遠海養殖科技研發支持,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推動贛榆區綠鰭馬面鲀全產業鏈項目實施,選劃20米等深線及以外海域作為深遠海養殖拓展區,以坐底式養殖平臺、大型養殖工船等新型裝備設施為重點,積極探索“大圍欄養殖”等能適應更復雜海況、更具可控性與經濟性的深遠海養殖系統工程,促進近海養殖轉型升級,深水養殖提質增效,遠海養殖蓄勢賦能。到2026年,力爭建成桁架式深遠海養殖平臺1座并投入使用,實現深遠海養殖零突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沿??h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四)實施智慧漁業培育行動。開展園區數字化提檔升級,按照“一園一策、數字賦能、全面提升”的要求,在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立標準規范體系、推動生產要素數字化、提升漁業生產數字化應用水平、增強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豐富數字化決策指揮手段等方面,創建主導產業突出、數字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輻射帶動有力的智慧漁業園區1個。開展漁場數字化標桿建設,在實現規?;?、集約化生產的基礎上,不斷加大特色農機漁業裝備投入和漁業生產數字化改造力度,推動環境測控、自動投喂等智能漁業機械裝備與技術在漁業養殖、收捕等各環節的廣泛應用,加快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改造升級,加強先進漁業機械引進和推廣,普及精準飼喂、環境實時調控、疫病防控、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產品,加強水體水質監測調控、自動投喂、尾水處理等技術裝備在漁業上的應用,提高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探索水產養殖智慧化管理,建設具備先進水平的數字漁場4個。(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縣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五)實施大水面健康生態養殖行動。在保障水庫防洪、興利、供水等主要功能前提下,立足大水面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突出地方特色,在劃定為養殖區和限養區的湖庫大水面中,科學合理選擇養殖品種,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和密度,因地制宜打造健康生態養殖型、凈水增殖型、休閑漁業型等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模式,著力構建大水面生態漁業特色發展格局。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挖掘文化底蘊,講好品牌故事,強化品牌保護,走出一條用生態立名、用地標保護、用品牌銷售、用質量競爭的大水面生態漁業品牌發展之路。鼓勵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以組織化、規?;问浇洜I水庫生態漁業。到2026年,打造一批水質良好、環境優美、生態宜人、功能明確、生產規范、三產融合、品牌獨特的大水面生態健康養殖綜合體,重點支持和打造石梁河水庫大水面生態漁業,建成萬畝標準化水產養殖區,培育以漁養水、以漁凈水、以漁控藻的大水面生態漁業新模式。(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縣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六)實施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行動。參照《池塘尾水排放標準》(DB324043—2021)等文件要求,加快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工作,實施清淤浚深、固基護坡等池塘改造工程,改善池塘養殖條件,提升陸基養殖基礎設施水平,提高池塘養殖綜合生產能力、資源利用率、設施裝備水平。加強100畝以上連片池塘、單個養殖主體水面大于50畝的池塘、工廠化養殖尾水排放監管治理,統一調度尾水排放工作。按照《連云港市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兩年行動方案》要求,嚴格落實尾水排放報告制度,組織養殖主體做好池塘養殖品種、面積、排放時間及排放去向等基礎信息登記,做到“凡排必報”。強化排放前檢測,養殖主體提交報備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尾水水質開展檢測,相關部門核實尾水達到《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DB32/4043—2021)要求后方可排放。落實全流域排水統一調度機制,嚴格支流涵閘管理,審核確定排放時間和排放水量,落實擅自排放污水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常態化開展養殖尾水排放執法檢查,依法依規查處尾水超標排放。到2025年,各縣區、功能板塊累計完成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達到17.9萬畝,基本實現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縣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七)實施漁業三產融合促進行動。以水產加工園區為核心,加工企業為主體,精深加工為導向,鼓勵海產品預制菜產業發展,促進水產品加工產業集聚。推動海洋食品綜合產業群建設。推動連云區南極磷蝦產業園建設,培育南極磷蝦精深加工產業鏈,發展南極磷蝦油軟膠囊、南極磷蝦蛋白肽保健品等海洋醫藥項目。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和鮮活配送體系,開展水產品冷鏈物流跟蹤定位、可視化、智能交通等信息化技術攻關和應用推廣,銜接冷鏈物流服務與漁港碼頭、水產交易、倉儲加工等環節,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向標準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和節能化方向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國際遠洋漁業交易中心。到2026年,培育省級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2家,新建部省共建國家級水產品交易市場1個,推動2個物流綜合體投入使用。(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縣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八)實施水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聚焦“四條魚”(鯽魚、鳊魚、大口黑鱸、烏鱧),全面掌握養殖主體、面積、產量、投入品使用等情況,建立養殖主體名錄,納入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平臺。加強產地準出,逐步實行“一檢一證”制度,督促規模生產經營主體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出具、收存、查驗等責任。落實“雙報備”制度,養殖主體出塘上市銷售前應向鄉鎮監管機構或村級服務站點進行事前報備,鄉鎮監管機構應向縣區農業農村局進行報備。嚴格落實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單制度,禁止使用風險隱患突出、來源成分不明的垂釣窩料、餌料。配備與水產品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監管力量,將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納入基層網格化監管范圍,落實包保責任制。加強執法監管和普法宣傳。到2026年,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相關案件查處率100%,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牽頭,各縣區政府和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具體落實)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行動計劃引領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明確職責分工,建立有效工作協調機制,制定詳細工作計劃,明確序時進度,扎實推進行動計劃落地實施,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優化政策支持。聚焦漁業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結合中央、省級政策精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加快產業發展的綜合性政策體系建設,推動《加快推進海洋漁業發展若干措施》《連云港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細則》等水產養殖有關政策落實。
(三)加強要素保障。針對產業發展實際需求,加強財稅、金融、投資、能源、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重點要素保障,簡化重點養殖項目用海、用地、環評審批手續,加大資金統籌和重點扶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加大對重點平臺、重大項目投入力度。
(四)加大宣傳引導。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開展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及時推廣和展示水產養殖發展成果,解讀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有關政策,回應社會關注。
關聯閱讀:《連云港市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政策解讀